一般慢性腸炎不會導致黑便。
慢性腸炎通常指的是下消化道的各種疾病,比如小腸疾病,如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和小腸潰瘍;結腸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以及直腸和肛門的疾病,如直腸和肛門損傷等。
雖然十二指腸也是小腸的一部分,但指的是上消化道。如果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出血,可能出現黑便,但主要為嘔血為主要表現。相比之下,下消化道的疾病通常表現為便血而不是嘔血。下消化道出血可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也可為慢性小量出血或間歇性出血,因此其屬於下消化道便血。
便血的顏色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血液在腸腔內停留的時間。如果出血量較多,速度較快,則為鮮紅色;如果出血量較少,速度較慢,血液在腸腔中停留較長時間,則為暗紅色。血液可以與糞便混合,也可以附著在糞便表面,或者在排便後滴血(肛門滴血)。在消化道出血中,如果出血量在5-10mL之間,肉眼無法觀察到,需要進行隱血試驗才能發現。如果隱血試驗陽性,稱為隱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