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後出現皮下淤青是一種常見現象。該現象的發生原因與抽血時壓迫止血措施不當有一定關係,如壓迫時間過短或壓迫不當時出現明顯滲血,或在壓迫過程中出現明顯按揉動作,均會導致淤血。一旦出現淤血現象,一般可在5天左右自行吸收消散。
對於出現淤血的患者,應及時採取治療措施。在接受抽血後的24小時左右,患者可使用暖水袋進行熱敷,此舉可起到促進區域性迴圈、活血化瘀的作用,加速淤血的消散過程。同時,抽血後還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防止出現區域性組織緊張等不良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抽血時並非所有人都會出現淤血現象,但對於一些具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血液系統疾病、腫瘤等,出現淤血的可能性較高。因此,在接受抽血前,患者應向醫生詳細描述自己的病史情況,讓醫生做好充分準備及措施預防淤血現象的發生。此外,在常規抽血過程中,護士應嚴格掌握抽血技巧和操作流程,確保操作規範化,減少對患者的不必要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