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由於外力作用下導致骨骼斷裂的一種常見損傷。骨折後藥物治療在促進骨折癒合及緩解症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藥物種類包括鎮痛、消腫、活血化瘀和促進癒合藥物。
1.鎮痛藥物: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是骨折後的主要鎮痛藥物,能夠有效緩解骨折疼痛。該類藥物應在骨折固定和手術以後1-2周內進行短期使用,以控制痛感。但儘量避免過度依賴此類藥物,以免引起依賴性和副作用。
2.活血化瘀藥物:在骨折後,如果腫脹不是特別嚴重,沒有軟組織挫傷或血管神經損傷,則可不再使用消腫藥物。若出現上述情況,則建議在固定後2-3周進行使用。這類藥物可以有效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加速骨折周圍脂肪及血管等組織修復。
3.促進骨折癒合藥物:選擇激素類藥物、鈣劑、維生素D及其他營養類藥物等促進骨折癒合。藥效強、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的藥物建議選擇高鈣片、優碘衛生骨骼片、氯化鈣片等。
使用藥物時,要遵循說明書的指導和禁忌症,以避免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整個治療的週期一般需要6~8周左右。骨折癒合後,應獲得醫生的檢查和許可,進行安靜的恢復性活動,如逐步增加步行時間和步伐。這樣有助於促進肌肉血液迴圈,促進骨骼和肌肉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