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腦是腦乾和大腦之間的重要通路,是許多自主神經、內分泌和行為功能的調節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對各種外界和內部刺激資訊進行處理、整合和調節,控制內環境的穩態平衡和生物節律的調整。下丘腦的損傷或疾病常常引起各種生理和行為異常,影響人體健康。
其中,中樞性尿崩症是下丘腦損害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由於下丘腦後葉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受到影響,導致腎小管不能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從而引起尿量增多、尿濃度降低、口渴等症狀。早期的中樞性尿崩症往往被誤診為糖尿病等疾病,需進行詳細的生化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方可確診。
此外,下丘腦受損還可引起體溫調節障礙,表現為高熱或低體溫。下丘腦對體溫的調節主要透過調控周圍血管的擴張和收縮以及汗腺的分泌進行。當下丘腦受損時,這些調節機制就會受到影響,導致體溫不穩定。
下丘腦損害還會影響攝食行為。例如,在下丘腦前部損傷時,可能會出現食慾亢進及肥胖等症狀,而在下丘腦後部損傷時,則可能出現厭食和消瘦等症狀。這是因為下丘腦控制釋出飽腹和飢餓訊號的神經肽和激素的分泌。
此外,下丘腦還是生殖和性功能的重要調節中心。下丘腦前部對生殖軸的控制和調節是透過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來實現的。而下丘腦造成的損傷則會導致生殖和性功能的障礙,如性早熟和生殖性無能等。
最後,下丘腦也參與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如血壓、心率、呼吸、消化等。因此,在下丘腦損傷時,還可能出現血壓不穩、心率改變等症狀,需要及時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