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通常是指位於頭顱上半部的疼痛,包括眉弓、耳廓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的部位。頭痛的病因較多,而根據國際的分類標準,頭痛可分為原發性頭痛、繼發性頭痛以及痛性腦神經病和其他面痛。
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等。其中偏頭痛通常表現為單側、搏動性、持續時間為4-72小時的頭痛,伴隨著噁心、嘔吐、光線過敏和噪音過敏等。緊張性頭痛則表現為壓迫性或緊縮性頭痛,通常為全頭或雙側性頭痛,常見於中老年人。叢集性頭痛則表現為劇烈的一側頭痛,常伴隨著流涕、鼻塞和眼部症狀。
繼發性頭痛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頭頸部外傷、感染,如顱內感染、腦膜炎和腦炎,以及五官科疾病和頸肌緊張也可能導致繼發性頭痛。
痛性腦神經病和其他面痛,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和枕神經痛,則表現為臉部或頭部的劇烈疼痛。
頭痛還可根據起病方式進行分類。急性發作頭痛通常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頭痛,伴隨著嘔吐、血壓明顯增高等症狀,此時需考慮腦血管病,如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亞急性頭痛則表現為非急性起始且有逐漸加重的過程,此時需透過CT檢查排除顱內佔位,如腫瘤等。慢性頭痛則表現為頭痛反覆出現,且持續時間較長,這類頭痛可能是原發性頭痛的表現,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叢集性頭痛等。
建議頭痛發作的患者前往醫院神經科就診,由醫生檢查並明確病因,特別是排除繼發性頭痛,如腦血管病、顱內感染和腫瘤等。對於原發性頭痛,可使用非甾體類解熱止痛藥緩解頭痛,但應避免盲目在家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