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中出現白色分泌物,通常指的是腸道黏液。黏液是人體保護性措施的一部分,有潤滑作用。然而,如果黏液增多,則可能會導致黏液便。有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生理性因素可能是原因之一。在排便前1-2天,如果食用了含有白色分泌物的食物,如藕粉、山藥粉,那麼就會有白色分泌物出現在大便中。如果在排便前3天進行了上消化道造影,特別是鋇餐造影,也可能出現白色分泌物。
其次,病理性因素也是引起白色分泌物的原因之一。炎症刺激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當小腸發生炎症並分泌黏液時,大便中就會混合有黏液,而患者往往無法察覺。但是,當結腸發生炎症時,大量的黏液會包裹在大便的外表面上,這時就會發現白色分泌物較多。這種情況常見於過敏性腸炎等腸病。細菌感染是腸炎引起白色分泌物的另一種常見原因。例如,急性細菌性痢疾除了有血便外,還常伴有黏液便,其黏液和血便混合。自身免疫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等也會出現膿血便、黏液便,常見症狀是血便多、黏液少,或者黏液多、血便少,甚至只有純黏液。對於腸炎引起的白色分泌物,需要積極處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