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俗稱,醫學上稱為便溏不暢,指排便困難或大便乾燥缺乏,並伴有腹脹、腹痛等症狀。便祕是一箇常見問題,反映著的消化系統健康狀況。通常情況下,便祕可以持續一箇月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應該尋找原因並儘早治療。
造成便祕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具體如下:
1.飲食缺乏纖維素:少吃水果蔬菜或纖維素食品,如全麥麵包、燕麥片等,導致大便粘稠難排。
2.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阿片類藥、抗膽鹼類藥、抗抑鬱藥等,會干擾腸道正常運動。
3.內分泌和代謝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高鈣血癥等代謝異常或內分泌失調都可能導致便祕。
4.神經系統疾病:如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都可能影響腸道神經和腸道平滑肌的運動。
5.心理障礙:焦慮、抑鬱、精神緊張等都會引起腸道運動紊亂。
6.胃腸疾病:如腸梗阻、幽門梗阻、巨結腸、乙狀結腸冗長、直腸和肛管因素(如肛門閉鎖或畸形、肛門狹窄、直腸膨出、直腸黏膜脫垂等)都會導致排便困難。
以上因素可能導致排便困難,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然後給予對因治療。為了預防便祕,應飲食調節、補充纖維素、保持腸道通暢、避免久坐不動,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輕瀉劑等便祕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