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現傷口周圍硬化的情況,需要根據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如果傷口沒有出現明顯的溫度升高和皮下積液等併發症,那麼傷口周圍硬化多半是由纖維瘢痕組織增生所致。如果絲線已拆除,可採取區域性外敷喜療妥軟膏、艾灸條薰蒸或適當按摩等方法,改善瘢痕處的血液迴圈,緩解瘢痕硬化的症狀。大多數患者在2至3個月後,傷口周圍的硬化症狀會逐漸消退。
如果傷口周圍硬化並伴有區域性明顯的腫脹、疼痛,面板溫度明顯升高,透過彩超檢查發現傷口下方伴有積液、積膿,這時則需要考慮傷口的感染並引起了硬化。此時需要儘快敞開傷口,引流積液、積膿,並加強抗感染治療。當傷口炎症得到控制後,硬化的症狀會逐漸緩解。
因此,對於患者傷口周圍的硬化症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以便及時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尤其當傷口有感染跡象時,需要及時敞開傷口引流,以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