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疾病,由於腸道的阻塞,會導致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甚至引起代謝中毒。當患者出現腸梗阻症狀,如有排氣但未排便時,可以初步判斷梗阻情況有所緩解,但仍存在梗阻原因。因此,建議繼續禁食和禁水,進行胃腸減壓,給予補液和抗感染治療。
在腸梗阻形成後,近端腸管蠕動會增強,但內容物、食物、水、胃液和腸液很難透過狹窄處,導致梗阻端向上擴張,並出現積氣和積液。因此,即使出現排氣,也說明還有大量胃內容物和胃腸液未排出,不宜進食。
為避免壓力過大引起腸破裂或壞死,進行胃腸減壓是必要的。此外,由於患者常因劇烈嘔吐而失去大量離子,如鉀、氯等,引發水和電解質紊亂,甚至導致代謝中毒。因此,應根據患者的離子情況和全身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補液治療。當患者腹痛減輕、出現排氣和排便後,可以逐漸恢復飲食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