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腫痛,常見原因包括外傷、痛風、行走時間過長或劇烈運動後出現以及選擇不當的鞋子。其病因不同,在治療上應有針對性。
外傷引起的腫痛症狀比較明顯,應進一步明確是否有骨折。若無骨折,可以選擇冷熱敷,按時間休息,以便逐漸緩解症狀。如果出現骨折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採取合理措施以避免對患者行走、站立等方面的影響。
痛風引起的腳底腫痛多由酗酒或進食高嘌呤食品後出現。在行血尿酸檢查明確診斷後,既要採取針對性治療如降低尿酸水平,也要注重飲食控制,避免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行走時間過長或劇烈運動後出現的腳底腫痛可採用休息、泡腳等自我護理方法。適當控制行走時間,注重運動前和運動後的熱身和拉伸也有助於預防此類情況的發生。
選擇不當的鞋子是長時間行走後腳底腫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在選購鞋子時應當注意鞋子的舒適性及合適性,避免出現卡腳、摩擦、壓迫等問題,從而避免對腳部造成傷害。
對於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應當引起重視,積極尋求診療。儘可能地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