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中式手法和西式手法兩種。
中式手法包括預備手法、治療手法和善後手法。預備手法主要是透過捻法和㨰法鬆解肌肉的痙攣、促進血液迴圈,以達到解痙鎮痛的目的;治療手法包括旋轉復位和提端搖晃法,主要用於分解頸椎小關節的粘連,糾正頸椎關節的錯縫,加寬狹窄的椎間孔,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善後手法包括劈法、散法、拿法和歸合法,主要是為了放鬆肌肉和改善痙攣。
西式手法則是透過操作者的雙手作用於患者骨關節,採取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而進行的治療。這種手法作用於椎間關節和關節囊,透過適度的被動活動,可改善血液迴圈、消除炎症水腫,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與壓迫。
兩種手法各有優缺點,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手法。一般情況下,中式手法適合於肌肉痙攣明顯的患者,西式手法適合於關節功能障礙明顯的患者。治療頸椎病還需要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例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康複訓練等,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