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其病因複雜多樣。其中,足跟跟骨部位的骨質增生、退化和老化是最常見的原因,其形成的跟骨骨刺在負重時易導致疼痛。此外,足底部位或足跟部位長時間的疲勞和勞損也會導致足跟部位脂肪墊炎或足底跖筋膜炎,從而引起疼痛。
面對這種症狀,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緩解:病人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並進行足浴。區域性薰洗也是一種有效的緩解疼痛的方法,可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和肌肉內的新陳代謝。此外,病人可以適當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進行止痛處理。
治療過程中,需注意病因鑑別,排除腳部骨折、韌帶損傷等嚴重疾病。同時,對於患有足底筋膜炎的病人,需加強對其鞋墊的調整,減少足底的“傷害”,避免過度負重。
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鍛鍊腳部肌肉是預防足跟疼痛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選擇進行簡單的腳部拉伸運動,每日堅持進行,在改善症狀的同時,還可以增強足部肌肉的力量,預防足部的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