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糞便是逐漸積聚起來的,類似於海綿吸水的過程。在腸道中,糞便會慢慢吸收水分,並等待下一次排便。但是,如果出現便祕的情況,先前的糞便就會停留在腸道中等待排出,一直到它所吸收的水分被消耗殆盡,變幹變硬為止。而此時新來的糞便由於脾虛無法吸收水液,進而導致排便變得稀薄。因此,當這兩部分糞便一起排出時,就出現了大便先幹後稀的情況。
中醫認為,大便先幹後稀主要與胃陰不足和脾虛溼盛有關。整體來說,陰虛導致了津液不足,從而出現便祕的情況。而脾虛則使得後部分的糞便帶走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解決便祕問題時,如果選擇了寒涼藥物或大量攝入水果蔬菜等寒涼食物,反而會加重脾虛的症狀。同樣,對於便溏問題,使用溫中補虛的方法可能會加重便祕。因此,在治療上,滋陰潤腸和補脾祛溼應該同時進行。此外,還要格外關注一下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不良習慣,並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