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睡眠的進入與維持出現異常,導致睡眠質量不能滿足個體需要的一種狀況。中醫稱為“不寐”,古代稱為“目不暝”、“不得眠”等。
臨床表現: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醒後難以再次入睡、多夢、早醒、醒後不適、疲乏感、白天睏倦等表現。西醫常見的原因有應激、身體不適和精神疾患、跨時區飛行、睡眠環境的改變等。中醫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思慮勞倦、傷及心脾,心脾不足導致血虛不能上奉於心,心失所養,導致心神不安,心血不靜,從而導致失眠。
2、稟賦不足、房勞過度或久病之人,致腎精耗傷,心陽獨亢,心陰耗傷,虛火擾神,導致心神不安,而引起失眠。
3、暴受驚嚇導致心虛膽怯,心虛則神不內守,膽虛則少陽之氣失於升發,決斷無權,遇事易驚,神魂不安,可致失眠。
4、痰熱、實火、擾動心神:飲食不節、脾胃受傷、宿食停滯,釀為痰熱,上擾心神,或情志內傷,肝鬱化火,或五志過極,心火內炙。這些因素都與失眠的發生密切相關。
治療失眠的原則是中醫講究“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的原則,同時還可以輔助使用一些安神之品。
中藥治療根據不同的證型,採用不同的方劑:
1、心脾兩虛型失眠治療原則是補養心脾,以生氣血,方劑為歸脾湯加減。
2、陰虛火旺型失眠治療原則是滋陰降火,養心安神,方劑為黃連阿膠湯或硃砂安神丸加減。
3、心膽氣血型失眠治療原則是益氣鎮驚,安神定志,方劑為安神定志丸或酸棗仁顆粒加減。
4、痰熱內擾型失眠治療原則是清化痰熱,和中安神,方劑為溫膽湯或礞石滾痰丸加減。
5、肝鬱化火型失眠治療原則是清肝瀉火,佐以安神,方劑為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加減。
西藥治療失眠常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抗抑鬱焦慮藥物。
生活預防失眠的方法有:
1、首先要進行精神調整,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貪婪妄想,消除恐懼與顧慮,順其自然,避免情緒激動。
2、睡眠環境宜安靜,空氣宜清新。忌菸酒,不喝濃茶,避免過度興奮。
3、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作息有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4、患病以後,及時治療,避免久病致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