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胎兒期到出生後1個月內,只要存在各種可能導致腦損傷高危因素的嬰兒都屬於“高危兒”。
高危因素包括母親的年齡>40歲或<16歲、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菸、吸毒、酗酒、Rh陰性血型、異常妊娠及分娩史,如死胎、流產、出生缺陷、輔助生殖。在胎兒期,高危因素有孕媽媽的先兆流產、妊高症、先兆子癇、貧血、甲狀腺疾病。胎兒方面有宮內窘迫、發育遲緩的情況。臍帶方面有臍帶過短、臍帶扭曲。羊水方面有羊水過少、羊水早破、羊水汙染。接觸方面有放射線、有害化學物質、藥物的危害。感染方面有TORCH(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弓形蟲)。分娩期的高危因素包括窒息、臍帶繞頸、難產、手術產、急產、產程延長、使用鎮靜或止痛藥物。在新生兒期,高危因素包括早產兒(胎齡<37周)或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2500克)、多胎兒、小於胎齡兒、巨大兒、先天性畸形(如脣裂、顎裂、先天性心臟病等)、圍生期腦損傷、缺氧缺血性腦病及顱內出血、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新生兒驚厥、癲癇、低血糖、遺傳代謝性疾病。
高危因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腦損傷和腦發育異常、早產兒腦損傷、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繼發的腦室增寬、腦積水、腦梗死、腦白質損傷、足月兒的腦損傷、缺氧缺血性腦病、腦出血、腦梗死、炎症性腦損傷、低血糖腦損傷、膽紅素腦病及代謝性腦病。高危兒的異常表現包括運動功能障礙(如運動數量減少、運動質量下降)、神經系統異常(如肌張力改變、姿勢異常)、發育指標延遲(如頭控、翻身和爬延遲)、非典型表現、發育障礙(語言、認知、社交、行為等)、癲癇等。高危兒具有發展為腦癱的風險,這些兒童的發育指標延遲、運動發育異常、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反射異常、神經發育學檢測異常、高危因素等都是腦癱的高風險因素。
家庭自查中,如果嬰兒存在哭鬧不睡、餵養困難、頭、下頜、四肢頻繁抖動等情況,手腳經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頭後仰不能豎頭,3個月俯臥位不能抬頭等表現,應及時就診於兒童康復醫學科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