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类型——详细讲解】

2023-09-18 19:18:02

结构体

1.结构体类型声明

1.1结构体的概念

结构体是⼀些值的集合,这些值称为成员变量。结构体的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变量。

1.2 结构的声明

struct tag
{
member-list;
}variable-list;

例如描述⼀个学⽣:

struct Stu
{
char name[20]; //名字
int age; //年龄
char sex[5]; //性别
char id[20]; //学号
}; //分号不能丢

1.struct是结构体的关键字,不可更改。
2.tag是结构体的名字,或者标签,可以更改。
3.member-list 结构体的成员列表,表示结构体内部的元素。
4.variable-list 结构体的变量成员列表,表示类型是结构体的变量,可以省略。

声明只是表示结构体的类型,并不占内存的空间,只有结构体变量初始化或者进行改变的时候,才会占用内存空间。

1.3特殊声明

在声明结构的时候,可以不完全的声明。
⽐如:

//匿名结构体类型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x;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a[20], *p;

上⾯的两个结构在声明的时候省略掉了结构体标签(tag)。

那么问题来了?

//在上⾯代码的基础上,下⾯的代码合法吗?
p = &x;

警告:

编译器会把上⾯的两个声明当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所以是⾮法的。
匿名的结构体类型,如果没有对结构体类型重命名的话,基本上只能使⽤⼀次。

1.4 结构的自引用

在结构中包含⼀个类型为该结构本⾝的成员是否可以呢?
拿数据结构中的顺序表举例,自引用就是当你找到一个数字1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数字1顺藤摸瓜找到数字2,又可以从数字2顺藤摸瓜找到数字3,以此类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结构体的自引用也是如此,不过其本身应该更类似与数据结构体中的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1找到2,通过2找到3,通过3找到4,通过4找到5,这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节点,这一个节点包含着前往下一个节点的线索,以此类推便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最后。

换到结构体身上便是一个结构体中包含着下一个结构体,且两个结构体是相同类型的,同名同标签(名 = 标签,不是变量名是结构体名)

那就有了下面的代码

⽐如,定义⼀个链表的节点: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上述代码正确吗?如果正确,那 sizeof(struct Node) 是多少?
仔细分析,其实是不⾏的,因为⼀个结构体中再包含⼀个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这样结构体变量的⼤⼩就会⽆穷的⼤,是不合理的。

正确的自引用方式: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根据链表的特点,我们将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存放的结构体本身的数据,另一个部分存放了下一个同类型同名的结构体的地址,这样便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在结构体⾃引⽤使⽤的过程中,夹杂了typedef对匿名结构体类型重命名,也容易引⼊问题,看看下⾯的代码,可⾏吗?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
Node* next;
}Node;

答案是不⾏的,因为Node是对前⾯的匿名结构体类型的重命名产⽣的,但是在匿名结构体内部提前使
⽤Node类型来创建成员变量,这是不⾏的。

解决⽅案如下:定义结构体不要使⽤匿名结构体了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2.2. 结构体变量,全局变量、局部变量:

2.1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有了结构体类型,那如何定义变量,其实很简单,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使⽤

结构体初始化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 {"张三","15596668862", "男", 181};
  return 0;
}

包含了其他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struct st
{
   struct peo p;
   int num;
   float f;  
};
 
int main()
{
 
  struct st s = { {"lisi","15596668888""女"166}1083.14f};
  return 0;
}

4在包含其他结构体的变量时,进行初始化也要把其他结构体变量中的内容进行初始化。
比如以上代码中的{“lisi”,“15596668888”,“女”,166}就是结构体声明struct st中的另一个结构体变量struct peo p的变量的初始化。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p1; //声明类型的同时定义变量p1
struct Point p2; //定义结构体变量p2
//初始化:定义变量的同时赋初值。
struct Point p3 = {x, y};
struct Stu //类型声明
{
char name[15]; //名字
int age; //年龄
};
struct Stu s = {"zhangsan", 20}; //初始化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Point p;
struct Node* next;
}n1 = {10, {4,5}, NULL}; //结构体嵌套初始化
struct Node n2 = {20, {5, 6}, NULL}; //结构体嵌套初始化

指⽰器初始化⽅式(C99),这种⽅式允许不是按照成员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
char name[15];
int age;
};
struct Stu s = {.age=20, .name="zhangsan"}; //初始化

初始化的顺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住需要按照结构体成员的顺序初始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按照顺序则需要按照以上写法使用 操作符 . 加上成员名 = 初始化的数据

但是以上两种的打印方式是一样的。

2.2结构体变量,全局变量、局部变量:

比如: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p1,p2;
 
int main()
{
  return 0;
}

p1和p2都是结构体struct peo类型的变量,而且是全局变量。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return 0;
}

p是结构体 struct peo类型的变量,但是它是局部变量。

结构体声明中包含其他结构体变量:

结构体声明中包含其他结构体变量: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struct st
{
   struct peo p;
   int num;
   float f;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return 0;
}

结构体struct st中包含了结构体struct peo类型的变量 p

3.结构体变量的打印:

3.1结构体变量的打印: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 {"张三","15596668862", "男", 181};
  printf("%s %s %s %d\n", p.name, p.tele, p.sex, p.high);
  return 0;
}

结构体打印的时候需要使用操作符 “ . ” 进行指引。
格式:结构体变量名 . 结构体成员名

3.2包含其他结构体变量的打印: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struct st
{
   struct peo p;
   int num;
   float f;  
}
 
int main()
{
 
  struct st s = { {"lisi","15596668888""女"166}1083.14f};
  printf("%s %s %s %d %d %f\n", s.p.name, s.p.tele, s.p.sex, s.p.high, s.num, s.f);
  return 0;
}

包含其他结构体变量的打印方式如以上代码所示。

本结构体变量名.其他结构体变量名.列表成员名 —打印出其他结构体变量内部的结构体成员名的格式。

3.3使用指针变量名的打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结构体变量的传参:

4.1直接传参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void print1(struct Peo p)
{
   printf("%s %s %s %d\n", p.name, p.tele, p.sex, p.high);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 {"张三","15596668862", "男", 181};
  print1(p);
  return 0;
}

4.2间接传参/地址传参

struct Peo
{
   char name[20];
   char tele[12];
   char sex[5];
   int high;
};
 
void print2(struct Peo *sp)
{
   printf("%s %s %s %d\n",sp->name, sp->tele,sp->sex,sp->high);
}
 
int main()
{
 
  struct peo p = {"张三","15596668862", "男", 181};
  print2(&p);
  return 0;
}

传参地址,在打印的时候需要使用指针名->结构体成员名的格式

void print2(struct Peo *sp)
{
   printf("%s %s %s %d\n",sp->name, sp->tele,sp->sex,sp->high);
}
 
void print1(struct Peo p)
{
   printf("%s %s %s %d\n", p.name, p.tele, p.sex, p.high);
}

4.3两种传参的区别:

1.实参直接传给形参,其实是一种拷贝,形参也要开辟一个和实参一样大的空间,而后将实参的数据拷贝给形参,但是这样子会造成空间浪费,拷贝数据时也会浪费相对因的时间,若实参越大,浪费的空间越大,拷贝的时间越多。
2.把结构体变量的地址作为实参传递给形参,形参就只需要创建一个指针的变量空间,通过这个指针变量找结构体的所在空间位置,进行读取数据。

结论:所以结构体传参的时候一般使用传递结构体变量的地址进行传参。

5.结构体内存对齐

5.1为什么要内存对齐?

大部分材料上是这样说的:

1.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 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然边界上对⻬。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对⻬的内存访问仅需要⼀次访问。假设⼀个处理器总是从内存中取8个字节,则地址必须是8的倍数。如果我们能保证将所有的double类型的数据的地址都对⻬成8的倍数,那么就可以⽤⼀个内存操作来读或者写值了。否则,我们可能需要执⾏两次内存访问,因为对象可能被分放在两个8字节内存块中。
总体来说: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 空间来换取时间的做法。

那在设计结构体的时候,我们既要满⾜对⻬,⼜要节省空间,如何做到:

让占⽤空间⼩的成员尽量集中在⼀起

举例:

//例如: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S1 和 S2 类型的成员⼀模⼀样,但是 S1 和 S2 所占空间的⼤⼩有了⼀些区别。
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成员内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调换了顺序,最后结构体的字节大小却发生了改变,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和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有关!

5.2对齐规则

概念:

结构体的对齐本质上就是求结构体的大小。

对齐规则:

1. 结构体的第⼀个成员对⻬到相对结构体变量起始位置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
2.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到某个数字(对⻬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个对⻬数 与 该成员变量⼤⼩(变量的字节大小)的较⼩值。

VS中默认的值为8
Linux中没有默认对⻬数,对⻬数就是成员⾃⾝的⼤⼩

3. 结构体总⼤⼩为最⼤对⻬数(结构体中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个对⻬数,所有对⻬数中最⼤的)的 整数倍。
4.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成员对⻬到⾃⼰的成员中最⼤对⻬数的整数倍处,结构 体的整体⼤⼩就是所有最⼤对⻬数(含嵌套结构体中成员的对⻬数)的整数倍。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偏移数:类似于数组的下标,指的是结构体每个成员的首个地址距离结构体起始位置的距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用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图例示范:——使用以上文代码进行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uct S1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上述代码也是如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体嵌套的内存对齐
在掌握普通结构体的所占内存和对齐后,那么关于结构体嵌套的对齐值和内存该如何计算呢?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c;
 int i;
};
 
struct S4
{
 char c1;
 struct S3 s3;
 double d;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4));

先求第一个struct S3的所占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求struct S4所占的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4内存对齐的原因:


struct S
{
  char c;
  int i;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以上是一段内存,前面一段是不用内存对齐的模式,后面一段是使用内存对齐的模式。

二者看似毫无关系,且我们还觉得第二个模式还会浪费内存

但是,内存对齐其实是一种那空间换取时间的操作。

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和编译器的读取有关,vs编译器是32位机器,所以读取字节是一次读四个,而后要当你的结构体第一个成员是char第二个成员是int 时,且不进行对齐那么要读两次内存。

甚至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 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5.5修改默认对齐数

#pragma 这个预处理指令,可以改变编译器的默认对⻬数。


#include <stdio.h>
#pragma pack(1)//设置默认对齐数为1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默认对齐数,还原为默认
int main()
{
//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printf("%d\n", sizeof(struct S));
return 0;
}

结构体在对⻬⽅式不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改默认对⻬数。

6.结构体实现位段

位段是基于结构体的,创建位段是用来节省空间的。

6.1 什么是位段?

位段的声明和结构是类似的,有两个不同:

1. 位段的成员必须是 int、unsigned int 或signed int ,在C99中位段成员的类型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
2. 位段的成员名后边有⼀个冒号和⼀个数字。

⽐如:

struct A
{
int _a:2;
int _b:5;
int _c:10;
int _d:30;
};

A就是⼀个位段类型。
那位段A所占内存的⼤⼩是多少?

printf("%d\n", sizeof(struct 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位段的内存分配

1. 位段的成员可以是 int ,unsigned int ,signed int 或者是 char 等类型
2. 位段的空间上是按照需要以4个字节( int )或者1个字节( char )的⽅式来开辟的。
3. 位段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位段是不跨平台的,注重可移植的程序应该避免使⽤位段。

举例:

//⼀个例⼦
struct S
{
char a:3;
char b:4;
char c:5;
char d:4;
};
struct S s = {0};
s.a = 10;
s.b = 12;
s.c = 3;
s.d = 4;
//空间是如何开辟的?

内存分配过程猜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VS调试展示内存监视窗口显示表明猜测正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 位段的跨平台问题

1. int 位段被当成有符号数还是⽆符号数是不确定的。
2. 位段中最⼤位的数⽬不能确定。(16位机器最⼤16,32位机器最⼤32,写成27,在16位机器会出问题。
3. 位段中的成员在内存中从左向右分配,还是从右向左分配标准尚未定义。
4. 当⼀个结构包含两个位段,第⼆个位段成员⽐较⼤,⽆法容纳于第⼀个位段剩余的位时,是舍弃剩余的位还是利⽤,这是不确定的

总结:
跟结构相⽐,位段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节省空间,但是有跨平台的问题存在。

6.4 位段的应用

下图是⽹络协议中,IP数据报的格式,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很多的属性只需要⼏个bit位就能描述,这⾥使⽤位段,能够实现想要的效果,也节省了空间,这样⽹络传输的数据报⼤⼩也会较⼩⼀些,对⽹络的畅通是有帮助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5 位段使用的注意事项

位段的⼏个成员共有同⼀个字节,这样有些成员的起始位置并不是某个字节的起始位置,那么这些位置处是没有地址的。内存中每个字节分配⼀个地址,⼀个字节内部的bit位是没有地址的。
所以不能对位段的成员使⽤&操作符,这样就不能使⽤scanf直接给位段的成员输⼊值,只能是先输⼊放在⼀个变量中,然后赋值给位段的成员。

struct A
{
 int _a : 2;
 int _b : 5;
 int _c : 10;
 int _d : 30;
};
int main()
{
 struct A sa = {0};
 scanf("%d", &sa._b);//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范
 int b = 0;
 scanf("%d", &b);
 sa._b = b;
 return 0;
}

好了,看到这里,你应该会使用结构体类型了!

该给我一键三连了吧

请添加图片描述

更多推荐

Cpp/Qt-day020918Qt

目录完善登录框点击登录按钮后,判断账号(admin)和密码(123456)是否一致,如果匹配失败,则弹出错误对话框,文本内容“账号密码不匹配,是否重新登录”,给定两个按钮ok和cancel,点击ok后,会清除密码框中的内容,继续进行登录;如果点击cancel按钮,则关闭界面。如果账号和密码匹配,则弹出信息对话框,给出提

CSI及CPHY的学习知识点

1.CPHY不需要linecoding8b/10b这些线路编码是不需要的,CPHY的三线编码本身就解决了连续0/1的情况。2.CPHY的三线编码使用状态跳变传递信息的有六个线态(wirestate),每一个当前线态都可以跳变到另外5个线态。每一次跳变对应3bitsymbol【跳变有5种可能,用3bit表示,所以3bit

OpenCV自学笔记二十:图像分割和提取

1、用分水岭算法实现图像分割与提取分水岭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图像分割算法,用于将图像中的前景和背景进行分离。它基于图像中的灰度值和梯度信息来确定边界,并通过填充区域将图像分割成多个连通的区域。以下是分水岭算法的基本原理:1.预处理: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例如灰度化、平滑滤波和边缘检测等,以便更好地捕捉图像的特征。2

新工具 !一键无限重置 Jetbrain 2023 最新版系列

今天逛github,看到了一个新的Jetbrains系列软件的无限30天试用的方法,体验了下,感觉还不错,使用方法很简单。我看介绍软件还处于测试阶段,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试试看。演示软件RubyMine2023.1JetbrainKiller0.5.0使用方法软件名称叫JetbrainKiller,使用方法就是打开软件,一

基于 Socket 网络编程

基于Socket网络编程前言一、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传输(传输层)二、UDP的数据报套接字编程1、UDP套接字编程API2、使用UDPSocket实现简单通信三、TCP流套接字编程1、TCP流套接字编程API2、使用TCPSocket实现简单通信3、使用Tcp协议进行网络传输的“五大要点”前言我们再进行网络编程时

VFP保存大文件到MSSQL,最大2G,超过得上手段

目前社群在聊这个大文件读取的问题,赵总说要把image字段换成BASE64来读取,我就一脸蒙。为什么要转BASE64,体积暴涨三分之一,明显直取更快,200MB文件对单个文件来说,不算大。赵总还写了啥直读程序,于是就来验证一下情况拿出猫框,简单的操作一下建立MSSQL数据库表1生成猫框DAL类DefineClassDa

思腾云计算

为推动AI行业的国产化布局,迎合国产化服务器的市场需求,思腾合力推出华思系列服务器。1.前置24盘12GSASEXP硬盘背板,可以插24个3.5/2.5寸SAS/SATA硬盘;2.后置12盘12GSASEXP硬盘背板,可插12个3.5/2.5寸SAS/SATA硬盘,外加4口U.2硬盘背板1套;3.内置2个M.2SATA

线性代数的本质(十一)——复数矩阵

文章目录复数矩阵附录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叉积复数矩阵矩阵AAA的元素aij∈Ca_{ij}\in\Complexaij​∈C,称为复矩阵。现将实数矩阵的一些概念推广到复数矩阵,相应的一些性质在复数矩阵同样适用。定义:设复矩阵A=(aij)m×nA=(a_{ij})_{m\timesn}A=(aij​)m×n​矩阵Aˉ=(

SkyWalking快速上手(五)——存放在内存、数据持久化

文章目录存放在内存一、概述二、数据存放方式1.指标数据2.跟踪数据三、优势和注意事项四、总结数据持久化一、指标数据的持久化二、跟踪数据的持久化三、注意事项四、总结存放在内存一、概述SkyWalking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系统追踪和性能监控工具,用于帮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监控和分析分布式系统的性能问题。在SkyWalkin

SkyWalking入门之Agent原理初步分析

一、简介当前稍微上点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已经逐渐采用微服务的开发模式,将之前早期的单体架构系统拆分为很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封装为微服务,彼此间通过HTTP协议RESETAPI的方式进行相互调用或者gRPC协议进行数据协作。早期微服务只有几个的情况下,我们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简单、快速地通过采集日志进行分析,是A服务存在问题还是B

ReadWriteLock(读写锁)和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与同步队列SynchronousQueue

1.ReadWriteLockpackagecom.kuang.rw;importjava.util.HashMap;importjava.util.Map;import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importjava.util.concurrent.locks.R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