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系统五:数据产生

2023-09-22 09:00:00

AxisFrame组件

AxisFrame是存放某一维坐标的组件,目前由一个标签,一个下拉选框和一个输入框构成。下拉选框主要目的是判断输入方式,目前有4个选择,分别是源代码、序列化、外部导入和无数据。

其中源代码就是通过调用eval执行的代码,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序列化目前的实现方式,用的仍旧是类似Pyton的语法,然后在外面套一层壳,这还是得程序员才能懂。而外部导入目前只起到一个说明的作用,即外部数据导入了,然后这个地方一变,换言之,AxisFrame自身并没有导入数据的功能。

所以,这两个功能还是需要优化的,当ComboBox的选中项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一下布局,故而initWidgets函数改成下面的形式,其中initRes则根据传入的数据获取模式来初始化其他控件。

def initWidgets(self, widths):
    tk.Label(self, text=self.label, width=widths[0]).pack(side=tk.LEFT)
    slct = ttk.Combobox(self, width=widths[1], 
        textvariable=self.mode)
    slct['value'] = self.MODES
    slct.bind('<<ComboboxSelected>>', self.slctChanged)
    slct.pack(side=tk.LEFT)
    self.initRes(widths[3])

源码模式

源码模式最简单,只要有一个Entry就可以,从外观上来看,不需要做任何修改,但代码需要写到另一个函数中。

代码如下,其逻辑顺序是,先实现一个srcEntry,然后调用showSrcEntry将其展示出来。

def initRes(self, width):
    self.errWidth = width
    mode = self.mode.get()
    self.srcEntry = tk.Entry(self, width=width, textvariable=self.srcText)
    if mode=="源代码":
        self.showSrcEntry()
    
def showSrcEntry(self):
    self.srcEntry.pack(padx=5, pady=2, side=tk.LEFT, fill=tk.X)

其中self.srcText是一个StringVar,是在initVar中定义的

self.srcText = tk.StringVar()

然后把readPython函数改为

def readPython(self, t=None, x=None, y=None, z=None):
    self.data = eval(self.srcText.get())
    return self.data

序列化

序列化的含义是生成一个等差数列,要有起点,有终点,还得有步长。所以最直接的创建方法,就是三个Label和三个Entry,而且这些部件需要放进一个Frame中。结合已有的源代码输入控件,initRes函数改为下列形式。

def initRes(self, width):
    self.errWidth = width
    self.srcEntry = tk.Entry(self, width=width, textvariable=self.srcText)
    
    self.arrFrame = ttk.Frame(self, width=width-5)
    for i, key in enumerate(["起点", "终点", "步长"]):
        tk.Label(self.arrFrame, text=key).grid(row=0, column=i*3)
        tk.Entry(self.arrFrame, width=int(width/6), 
            textvariable=self.arrText[i]).grid(row=0, column=i*3+1)                

    self.showRes(self.mode.get())

其中self.arrText是一个StringVar列表,定义在initVar中

self.arrText = [tk.StringVar() for _ in range(3)]

self.showRes则是显示某组部件的方法

def showRes(self, mode):
    resDct = {"源代码":self.srcEntry, "序列化":self.arrFrame}
    resDct[mode].pack(padx=5, pady=2, side=tk.LEFT, fill=tk.X)

最后效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一方面,需要更改getArray函数

def getArray(self):
    vs = [float(t.get()) for t in self.arrText]
    self.data = np.arange(*vs)
    return self.data

绘图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入数据

由于绘图系统中全局的导入按钮已经有了导入数据的功能,所以AxisFrame的导入数据其实有两套工作逻辑:如果事先已经导入数据了,那么就应该什么也不做;如果并没有导入数据,就应该打开数据并导入。

所以,导入数据选项,至少要有两个部件,一个按钮用于打开文件,外加一个Entry或者Label,用于描述导入的内容。

其更改过程与序列化的更改如出一辙,先在initVar中添加self.imText

self.imText = tk.StringVar()

然后在initRes中添加self.imFrame,

# 导入数据设置
self.imFrame = ttk.Frame(self, width=width-5)
tk.Entry(self.imFrame, width=width-6,
    textvariable=self.imText).pack(side=tk.LEFT)
ttk.Button(self.imFrame, text="📂", width=3,
    command=self.btnImport).pack(side=tk.LEFT, padx=3)

最后修改showRes中的resDct字典

resDct = {"源代码":self.srcEntry, "序列化":self.arrFrame,
          "外部导入": self.imFrame}

以及slctChanged中添加

self.imFrame.pack_forget()

效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获取文件信息

📂按钮指明了命令函数self.btnImport,其第一步一定是打开文件,打开文件需要用到文件对话框,需要导入

from tkinter.filedialog import askopenfilename

虽然对于不同文件,其后续处理方式并不相同,但是将获取到的文件名传递给输入框却十分合理,

def btnImport(self):
    f = askopenfilename(
        filetypes=[('文本文件', 'txt'), ('文本文件', 'csv'),
            ('二进制文件', 'bin')])
    self.imText.set(f)

其运行结果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想对得到的文件做进一步的导入,那么可能需要额外的参数,对于文本文件来说,比如首行空格,分隔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而二进制数据,最起码要对读取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行列数做一个判断。

但有的时候可能又没那么多麻烦,为了应付两种需求,那么可以为按钮绑定左键和右键两种模式。按钮初始化代码更改如下

btn = ttk.Button(self.imFrame, text="📂", width=3)
btn.pack(side=tk.LEFT, padx=3)
btn.bind("<Button-1>", self.btnImportSimple)
btn.bind("<Button-3>", self.btnImportComplex)

这里绑定的两个函数分别响应左键单击和右键单击,具体的实现细节,将在后面的博客给出。

导入文本

由于我们设置了两种导入数据的方式,一种简单的,一种复杂的。如果用复杂的,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个参数对话框,并获取相关参数;如果用简单的,那么只需沿用之前设置的参数就可以了。

这隐含着一个必选的方案,即设计几个类成员,用于存放这些参数。最好的地方当然是放在initVar函数中

def initVar(self, mode):
    self.txtPara = {}
    self.binPara = {}
    self.FILES = [('文本文件', 'txt'), ('文本文件', 'csv'),
                ('二进制文件', 'bin')]
    # ...

由于目前只对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有兴趣,所以参数列表也只用了两个。

接下来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导入函数

def btnImportSimple(self, evt):
    f = askopenfilename(filetypes=self.FILES)
    self.data = np.genfromtxt(f, **self.txtPara)
    self.showImData()

def showImData(self):
    tmp = self.data.reshape(-1)[:10].astype(str)
    self.imText.set(", ".join(tmp.tolist()))

其中showImData可以展示前10个数值,效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复杂文本数据的导入,需要一个参数对话框,我们使用的genfromtxt的常用参数大致有下面这些

genfromtxt(fname,dtype,comments,delimiter,skipd_header,skip_fonter,converters,missing_values,filling_values,usecols,names, autostrip,**kwarg)

其中,大部分参数与loadtxt中含义相同,其他参数的含义如下。

参数类型含义
fname字符串文件名
dtype字符串读取后的数据类型
comments字符串注释标识符,加载时会自动忽略注释标识符后的字符串
delimiter字符串分割符,为整数时表示元素最大宽度
skip_header数值跳过文件头部的字符行数
skip_footer字数值跳过文件尾部字符串行数
missing_values字符串指定数组中忽略的值
filling_values字符串指定某个值用于替代忽略值
autostrip布尔为True时可自动去除变量首尾的空格
converters字典或函数用以转化数据格式
usecols数值使用的列号
encoding字符串编码方式

据此先设计一个翻译字典,以便于文件对话框使用

self.TXTLABEL = {
    "comments" : "注释标识",
    "delimiter" : "分割符号",
    "skip_header" : "文首跳过行数",
    "skip_footer" : "文尾舍弃行数",
    "missing_values" : "指定忽略值",
    "filling_values" : "忽略值替代为",
    "autostrip" : "去除首尾空格",
    "usecols" : " 使用的列号",
    "encoding" : "编码方式",
}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的顺利输入,可以设计一个字典参数对话框。然后就可以更改高级文本的导入代码了,考虑到这里面有一些参数是整型,所以要在得到数据之后对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def btnImportComplex(self, evt):
    f = askopenfilename(filetypes=self.FILES)
    if f.endswith('.txt'):
        self.txtImport(f)

def txtImport(self, fileName):
    dct = {v:"" for v in self.TXTLABEL.values()}
    AskDct(dct)
    for key in dct:
        if dct[key] == "":
            continue
        if key in ["skip_header", "skip_footer", "usecols"]:
            dct[key] = int(dct[key])
        self.txtPara[key] = dct[key]
    self.data = np.genfromtxt(fileName, **self.txtPara)
    self.showImData()

导入二进制数据

二进制数据和文本数据相比,没有那么多的格式要求,但最起码的数据类型和数组形状还是要声明一下的。

self.BINLABEL = ["数据类型", "行数", "列数", "选择行", "选择列"]

这里面之所以没像self.TXTLABEL那样做一个字典,是因为二进制读取函数np.fromfile只有一个数据类型参数,而行数、列数等其他数据说明参数,都需要我们自定义函数来解决。

def binImport(self, fileName):
    dct = {key:"" for key in self.BINLABEL}
    AskDct(dct)
    binPara = {} if dct["数据类型"]=="" else {"dtype":dct["数据类型"]}
    b = np.fromfile(fileName, **binPara)        
    shape = [-1,-1]
    for i,key in enumerate(["行数", "列数"]):
        if dct[key] != "":
            shape[i] = int(dct[key])
    b = b.reshape(*shape)

    if dct["选择列"] != "":
        b = b[int(dct["选择列"]), :]
    elif dct["选择行"] != "":
        b = b[:, int(dct["选择行"])]
更多推荐

企业电子招标采购系统源码之从供应商管理到采购招投标、采购合同、采购执行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功能描述1、门户管理:所有用户可在门户页面查看所有的公告信息及相关的通知信息。主要板块包含:招标公告、非招标公告、系统通知、政策法规。2、立项管理:企业用户可对需要采购的项目进行立项申请,并提交审批,查看所有的立项信息。主要功能包含:招标立项申请、非招标立项申请、采购立项管理。3、采购项目管理:可对项目采购过程全流程管

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关键点

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关键点graphLRA[需求分析]-->B[系统设计]B-->C[编码开发]C-->D[测试验证]D-->E[部署上线]E-->F[运维支持]在项目开发的流程中,首先是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功能要求。接下来是系统设计,制定项目的整体架构和具体实现方案。然后进行编码开发,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编码实

K-means 聚类算法学习笔记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来将nnn个样本点分成kkk类,使得整个数据集的误差平方和SSESSESSE最小。在本例中,样本点是指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聚类中心也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而每个点的损失函数则是它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即:找出2个点,使得所有点到这2个点的距离的更小者之和最小。K-means

Vue的详细教程--用Vue-cli搭建SPA项目

🥳🥳WelcomeHuihui'sCodeWorld!!🥳🥳接下来看看由辉辉所写的关于Vue的相关操作吧目录🥳🥳WelcomeHuihui'sCodeWorld!!🥳🥳一.Vue-cli是什么二.安装vue-cli①npminstall-gvue-cli②npminstallwebpack-g三.什么是

Ruoyi-vue项目讲解

@[TOC]若依前后端调用接口解读若依github官方下载地址若依gitee官方下载地址1.验证码时候的前端调用接口调用前端登录界面的时候,调用的是login.vue这个文件中的created函数这里我们查看getCode函数方法可以看到,这里先调用了一个getCodeImg函数,然后接收到后端返回的值之后,再进行相应

Python阴阳历日期转换

阳历转阴(殷)历,阴历转阳历,了解一下阴阳历的转换逻辑、闰月的转换。农历,古时称为夏历,是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闫月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百度百科1.阴阳历偏差计算表参考以下所使用python库中定义的1900~2100

Linux:冯诺依曼系统和操作系统的概念

文章目录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的理解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定位操作系统的理解1操作系统的理解2总结本篇主要总结的是操作系统的基本认知和一些概念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那么上图表示的就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那这个体系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介绍它?截止目前来说,常见的计算机都是遵循着冯诺依曼体系组成的,可以说有了冯诺依曼体系才

Vue中的表单自动完成与下拉选择器

Vue中的表单自动完成与下拉选择器在现代Web应用程序中,表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表单元素的自动完成和下拉选择器是提高用户体验和数据输入效率的重要工具。Vue.js作为一种流行的前端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组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Vue中实现表单自动完成和下拉选择器,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表单自

Python协程(asyncio)(一)协程开发

协程的概念协程是python个中另外一种实现多任务的方式,只不过比线程更小占用更小执行单元(理解为需要的资源)。为啥说它是一个执行单元,因为它自带CPU上下文。这样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我们可以把一个协程切换到另一个协程。只要这个过程中保存或恢复CPU上下文那么程序还是可以运行的。通俗的理解:在一个线程中的某个函数,可以在

Redis实战(10)-一条命令在Redis是如何执行的?

RedisServer一旦和某客户端建立连接,就会在事件驱动框架中注册可读事件,对应客户端的命令请求。整个命令处理过程可分阶段:命令解析,processInputBufferAndReplicate命令执行,processCommand结果返回,addReply1命令读取:readQueryFromClient会从客户

JavaScript 设计模式中的 this、call 和 apply(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 P3)

文章目录2.1thisthis作为对象的方法this作为普通函数构造器调用call和apply2.2call和apply修正函数中的this模拟bind函数借用其他对象的方法2.1thisjavascript的this总是指向一个对象,且指向的对象基于函数的执行环境动态绑定,而不是函数声明时的环境this作为对象的方法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