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股骨頭缺血壞死歸於“骨蝕”範疇。有人曾言“肢體損傷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髮展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區域性和整體相互影響的結果。先天不足、衛外不固使股骨頭極易受各種外因的影響而發生缺血壞死。肝腎虛衰導致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筋骨的強弱與肝腎精血是否虧虛密切相關。因此,先天不足、肝腎虛衰、筋骨失養、對強力缺乏耐受力,既容易受傷,久之也會發生骨質疏鬆。筋骨和關節的功能活動需要氣血的溫熙滋養。因此,後天失養、氣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無法抵禦外邪侵入和勞損的傷害,導致股骨頭骨骺無法獲得充分的血供而變得軟弱疏鬆,即使是輕微的損傷也可能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且恢復速度非常緩慢。
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創傷損傷絡脈導致血液外溢,或內臟損傷導致氣血不暢,都可以引起血瘀的病理改變。同時,創傷也可以直接引起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在臨床上,一側股骨頭壞死而健側負重增加的病例很常見,說明慢性勞損也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原因之一。
髖部損傷時間久了,久病傷陽,寒溼之邪乘虛內侵,滯留在關節,或因汗出冒雨涉水、坐臥潮溼地面導致衛陽無力,寒溼侵襲,寒溼凝結成痰,痰溼阻塞筋膜,經絡氣血受阻,導致股骨頭失去營養而發生缺血壞死。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的溼熱壅結會導致陰血被劫,氣耗血凝,骨骼失去血液供應,變得乾枯壞死。
由上述可知,中醫將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病機歸為創傷致瘀、血液供應不足、慢性勞損、筋骨受損以及寒溼凝結、氣血阻塞等。血液瘀滯和肝腎虛虧是最關鍵的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