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的治療方法包括靜脈溶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內科保守治療以及康復治療。內科保守治療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調節血脂、穩定斑塊、改善迴圈、清除氧自由基等措施。同時,還需要治療與腦梗塞高危因素疾病相關的疾病以及腦梗塞的併發症。
靜脈溶栓治療是一種時間要求較嚴格的治療方法。發病後6小時內到達醫院就診的腦梗塞患者,經確診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尿激酶進行靜脈注射治療。發病4.5小時內到達醫院就診的腦梗塞患者,經確診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注射治療,其目的是溶解阻塞在血管內的血栓,恢復腦血流。
發病後24小時內的腦梗塞患者需要在醫生的評估下判斷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介入治療。有適應證的患者可以選擇血管內介入治療,其目的是取出阻塞在血管內的血栓,恢復腦血流量。
如果患者就診時間距離發病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可以選擇藥物保守治療。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血液高凝狀態,穩定血管內斑塊,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建立和改善側支迴圈。其目的是避免血栓進一步形成,加重患者病情,並透過開通阻塞血管周圍的側支血管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和氧供,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如果患者的生命體徵穩定,可以儘早開始康復治療。可以採取床邊肢體功能鍛鍊、良好的肢體位的擺放以及語言和吞嚥功能鍛鍊等措施,以促進患者的恢復。同時,還需要積極治療腦梗塞的高危疾病,例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心房顫動等。
腦梗塞患者易發生併發症,包括壓瘡、面板感染、消化道出血、墜積性肺炎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在治療期間需要預防這些併發症的發生。對於已經出現併發症的患者,需要積極進行相應的治療。此外,患者還需要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並保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