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時眼睛也會感到脹疼,可能是痛性眼肌麻痺的表現,可在任何年齡出現,一般由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或上頜竇炎引起。
最初,症狀通常是眼球后眶區持續性的疼痛,可能放射到頸部或顳部,疼痛能持續脹痛,也可能是刺痛或劇痛,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幾天后還會出現動眼神經麻痺的症狀,包括眼球活動受限、複視和下垂的眼瞼。
治療痛性眼肌麻痺主要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例如潑尼松,症狀消失後逐漸減量,同時也可以使用抗生素和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B1、B12和維生素C。對於疼痛明顯的患者,還可以加用鎮痛藥物,如安定類製劑。
痛性眼肌麻痺對皮質類固醇激素特別敏感,通常在用藥後的48小時內症狀就會緩解,大約1周左右症狀就會完全消失。早期和適當使用類固醇激素,可以減少痛性眼肌麻痺的後遺症。
有些人認為,如果使用這種藥物48小時後沒有效果,就不應考慮痛性眼肌麻痺,而應考慮其他罕見原因,如腦動脈硬化,這時可以進行影像學檢查,口服氟桂利嗪可能會有幫助。
偏頭痛一般有常發性頭痛的病史或家族史,以搏動性疼痛為特徵,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常有誘因,發作時可以口服吲哚美辛膠囊緩解。因此,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