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顱壓頭痛是指由腦脊液壓力降低(一般低於60mmHg)引起的頭痛,多為體位性。具體來說,患者在站立15分鐘之內會出現頭痛或頭痛明顯加劇,而臥位後頭痛會緩解或消失。
低顱壓性頭痛主要發生在體弱的女性,頭痛一般在雙側枕部和額部出現,也可能是顳部或全頭痛,很少出現單側頭痛。頭痛一般為輕度或中度的鈍痛或搏動樣痛,與體位有明顯的關聯。
頭痛在站立時會出現或加重,在臥位時會減輕或消失,一般在體位變動後的15至30分鐘內出現。這種頭痛可能伴有後頸疼痛和僵硬感,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對光或聲音敏感、耳鳴、眩暈等症狀。
此外,低顱壓性頭痛也可能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症狀,例如視物模糊、視野缺損、面部麻木或疼痛,這與三叉神經受壓有關。面癱、面肌痙攣也可能發生,極少數病人還可能併發硬膜下出血,少數病人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帕金森病症狀和痴呆等。
針對這類患者,需要進行腰穿檢查以明確病因,並及時進行補液治療。每天的補液量大約在3000-4000mL,同時要保持大量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