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在中醫學中被稱為溼瘡,其臨床特點為皮損對稱分佈、多形損害、伴有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成慢性的表現。
溼疹通常由稟賦不耐、飲食不節或過食辛辣刺激食物引起,導致脾胃受損,失去了正常的運化功能,從而形成溼熱內深。此外,還會被風邪感染,使內外兩種邪氣發生相互激烈衝突,導致風溼熱邪累及肌膚,這與心、肺、肝、脾四經有直接關係。
對於溼疹的治療,急性期以溼熱為主,需要清熱利溼,可採用加減龍膽瀉肝湯;亞急性期以脾虛溼熱為主,需健脾除溼,可給予除溼胃苓湯或參苓白朮散等藥物治療;慢性期多為血虛風燥,常用養血、潤膚、潤燥、祛風、止癢的方法進行治療,例如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湯等。
除了中藥治療外,對於溼疹還需要注意生活起居。要少食辛辣、海鮮等刺激食物,避免高溫刺激面板加重,還要避免搔抓,以防止區域性大量滲出和區域性感染。同時,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飲酒,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療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