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通常面臨運動障礙、異常姿勢以及與聽覺、視覺、認知、語言障礙以及吞嚥障礙相關的問題。護理的重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腦癱患兒姿勢的管理。對於痙攣型腦癱患兒,正確的抱法包括用一隻手托住患兒的臀部,另一隻手扶住患兒的肩背部,使頭部豎直且面朝自己抱在懷中,同時將兩腿分開放在腰部兩側,以緩解內收肌的痙攣。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的抱法是採用抱球的姿勢,以保持患兒姿勢和體位的穩定性和對稱性。此外,正確的臥位姿勢也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推薦側臥位,特別適合那些具有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患兒。俯臥位對於訓練腦癱患兒抬頭能力有益。此外,正確的坐位姿勢以及跪位姿勢和站立姿勢也需要注意。
其次是對腦癱患兒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訓練。這包括對患兒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評估,瞭解患兒的功能狀態和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期望,確定治療目標,並制定相應的日常生活訓練計劃,選擇符合患兒能力需求的日常生活活動。
第三個方面是咀嚼和吞嚥問題。在選擇食物種類時,應進行逐步過渡,從流質到半流質、軟食再到固體食物。對於無法自主吞嚥的患兒,可以採用鼻飼餵養。在餵食過程中,需要注意患兒的進食姿勢,遵循抑制異常姿勢以及身體兩側對稱的原則。吞嚥訓練可以協助患兒進行一系列動作,例如張嘴、閉嘴、齜牙、噘嘴、鼓腮和咀嚼等,以幫助患兒盡力將舌頭伸出口外,從而改善咀嚼和吞嚥能力。
第四個方面是感染的清潔護理。加強醫院和日常護理中的感染預防措施,以減少感染的發生。對於長期臥床的患兒,需要防止壓瘡的出現。
第五個方面是腦癱患兒穿脫衣物的問題。穿脫衣物應該逐步分解,採取漸進的方式。
第六個方面是預防佝僂病。日常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並多晒太陽,這有助於預防骨折。
最後一箇方面是排洩問題。可以利用推拿療法或者讓患兒攝入足夠的水分來幫助排便。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便祕問題,並且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