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尿常規檢查中,發現尿膽原呈弱陽性反應,這可能表明存在肝細胞性黃疸,並需要進一步檢查肝臟功能、肝病毒學指標和肝臟B超等,以進一步確認診斷。
肝細胞性黃疸時,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部分膽紅素透過尿液排出,部分則經腸道排洩。其中透過腸道排出的膽紅素可轉化為尿膽原。大部分膽紅素透過糞便排出,轉變為糞膽原,而一部分尿膽原則會再次被門靜脈重新吸收到肝臟,再結合形成膽紅素後排入腸道。然而,在此過程中,少量尿膽原可能透過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濾出,形成尿中尿膽原的升高現象。此外,尿膽原也可在與空氣接觸時轉化為尿膽素。因此,尿常規檢查中還可能伴有尿液中膽紅素水平稍高的情況。
以下更詳細解釋了尿膽原在黃疸過程中的變化情況:當肝臟發生病變或功能障礙時,膽紅素代謝受到影響,尿膽原水平升高可能是一種早期的指標。在正常情況下,膽紅素在肝臟中被結合併排洩進腸道,而不進入尿液。然而,當肝功能異常時,膽紅素不能充分結合併排洩,部分膽紅素會透過腎臟被排出體外,形成尿中膽紅素。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尿中膽紅素會被氧化轉化為尿膽原,可透過尿常規檢查進行檢測。
總之,尿常規檢查中發現尿膽原陽性反應可能提示存在肝細胞性黃疸,進一步檢查肝臟功能和肝病毒學指標,並結合肝臟B超進行進一步排除。而尿中膽紅素升高以及尿膽原水平升高是肝細胞性黃疸過程中的常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