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在過去的中醫中並沒有特定的診斷名稱。隨著內鏡技術的普及,現代中醫也開始使用腸鏡進行檢查。目前,中醫將結腸息肉和直腸息肉都稱為大腸息肉。大腸息肉的症狀表現各不相同。有些患者表現為腹痛,而其他人則可能出現腹瀉症狀。此外,在辨證方面,中醫可以進行鑑別診斷。中醫將大腸息肉分為溼瘀阻滯、大腸溼熱、氣滯血瘀和氣虛血瘀四個型別。
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脹和大便稀溏的情況,並且舌苔呈白色厚膩的特徵,中醫界認為這屬於溼瘀阻滯型別。如果患者出現腹脹、腹痛或腹瀉,大便呈黃色且有惡臭,舌苔呈黃色厚膩,可被認為是大腸溼熱型別。如果患者出現腹脹、腹痛、拒按的症狀,舌苔厚重,舌質暗紅,這可能是氣滯血瘀型別。如果患者出現腹脹痛、拒按,舌質暗紫,也可以被診斷為氣滯血瘀型別。如果患者除了腹痛之外,還出現氣虛的表現,如氣短、懶言和食慾不振,這可能是氣虛血瘀型別。中醫的辨證診斷也體現了中醫治療相同疾病採取個體化治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