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植物性胃石症是由柿子中富含的鞣酸、樹膠和果膠引起的。在胃酸的作用下,鞣質與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蛋白,然後與果膠和樹膠以及纖維素粘合在一起,形成胃石症。
胃石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胃石症在大量食用柿子後半小時內即可出現症狀,如上腹部沉重感、脹滿、噁心嘔吐,嘔吐物中可含有柿子。在適當刺激下,還可能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和胃功能紊亂等症狀。慢性胃石症指病程超過六個月,表現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跳痛和燒心等症狀,與胃潰瘍和慢性胃炎相似。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內科藥物治療:透過改變胃內環境,使胃石變得柔軟溶解並減小,增加胃的動力,促進其自然排出。例如,口服碳酸氫鈉、乙醯半胱氨酸溶液等。
2. 手法碎石療法:對於沒有明顯症狀和併發症的患者,可以透過按摩擠壓促進胃結石變小並排出。
3. 纖維內鏡下碎石:利用纖維內鏡治療胃石症,結合多種方法,如使用活檢鉗搗碎結石等。
4. 體外衝擊波治療:這種治療方法起源於腎結石,近年來也逐漸應用於胃石治療。
5. 外科手術:對於結石較大、堅硬且經過內科治療、內鏡碎石、微波或衝擊波治療無效的患者,或伴有嚴重潰瘍、出血、穿孔或梗阻的情況,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6. 中醫中藥治療。
以上僅供參考,具體用藥和治療方法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