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進入氣管後能否排出取決於多箇因素,包括食物的大小、形狀和數量,進入的位置的深淺,以及個體的身體狀況。對於少量的流質食物(如不超過5毫克),如果進入的位置較淺,大多數人可以透過咳嗽反射將其迅速咳出體外。然而,如果食物進入的位置較深,例如進入到支氣管以下的位置,可能會被人體逐漸吸收而無法排出。
對於質地較硬的食物,如骨頭或魚刺,大多數人即使進入位置較深也無法排出。這種情況下,食物會在支氣管內引起反覆刺激,導致慢性炎症。
當食物過多時,只能排出一部分,剩餘的部分可能無法完全排除。此外,如果個體的身體狀況較差,如長期臥床的病人或腦梗塞後遺症患者,其咳嗽力量較弱,食物進入氣管後很難排出。因此,需要依靠外部輔助力量,例如吸痰或支氣管鏡沖洗,才能完全將食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