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到十二指腸屬於上消化道,而空腸以下的部分則稱為下消化道,包括空腸、迴腸、結腸和直腸。一般來說,上消化道病變引起的出血會導致黑便或柏油樣便。而下消化道出血則通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導致大便出現鮮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幾種:
1、痔瘡:排便過程中出現帶血的大便,也可能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
2、肛裂:肛裂導致的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滴下或擦後有血跡,同時還伴有劇烈的肛門疼痛。
3、直腸結腸息肉:血色鮮紅,不伴有疼痛,血和大便不混合。
4、潰瘍性結腸炎:出血時伴有黏液或呈膿血便,還可能伴有腹痛,或者出現發熱、大便次數增多的情況。
5、直腸癌:引起大便出血的直腸癌可表現為黏液膿血便或暗紅色血便。
6、細菌性痢疾:便血量較少,經常與糞便混合呈膿血樣或膿血黏液樣便,血色鮮紅,同時伴有腹痛、腹瀉,以及噁心、嘔吐症狀。
由於裝置匱乏,不正規的小診所往往會導致便血病因多樣,經常發生誤診誤治,尤其是對於早期內痔和早期直腸癌,症狀很相似,因此誤診率較高。據統計,超過80%的早期直腸癌患者曾被誤診為內痔,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便血癥狀的準確檢查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肛腸疾病的症狀,務必及時前往專業的肛腸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