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學中,X光是最基礎的成像技術。它透過測量人體對X射線的吸收來區分不同組織的密度。例如,骨骼是高密度物質,呈白色,而脂肪和水是低密度物質,呈黑色。然而,X光成像將所有內容壓縮到一箇平面上,即所有臟器組織被疊加在一箇層面上,難以清晰分辨。因此,X光一般僅用於判斷骨折或臟器輪廓是否異常,對於其他器質性疾病的診斷價值有限。
CT掃描是X光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它可以做斷層掃描,並觀察每個水平面上的臟器情況。這種立體成像可清晰地判斷病變的位置和大小。此外,CT還可以透過增強掃描來進一步評估病變的性質。
相比之下,磁共振成像與X光和CT有本質的不同,它利用磁場來產生影象。人體細胞中含有正負離子,這些離子在磁場中會排列形成微弱的磁場,不同排列形態顯示出不同的訊號。在磁共振成像中,不再使用高密度或低密度這樣的概念,而是使用低訊號或高訊號來描述組織。磁共振對於大腦缺血性病變的顯示優於CT,但對於出血性病變的顯示劣於CT。此外,磁共振對於檢測微小腫瘤和其他疾病的陽性率更高,而且磁共振沒有輻射,對人體的損傷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