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出現發熱超過38.5℃的情況時,需要使用退燒藥進行降溫。而在體溫低於38.5℃時,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適量飲用溫水、額頭冷敷和溫水擦拭等來緩解發熱症狀。
一般情況下,適當的發熱可以促進機體細胞代謝,增強抗菌能力,並破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以達到抑菌的效果。當體溫達到38.5℃時,意味著低熱進入高熱的過渡階段,高熱對機體有損害作用,因此需要使用退燒藥物來降溫,以防危害機體健康。
在發熱過程中,體溫調節中樞有一定的調節功能,人體的免疫系統本身也能起到保護作用。因此,當體溫在38.5℃以下時,一般情況下不會對身體造成重大損傷。此時,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太明顯,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頭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可以忍受。此外,退燒藥物本身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噁心、皮疹等。因此,當體溫超過38.5℃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進行降溫處理。
如果患者在服用退燒藥物後仍有高燒不退的情況,並且出現了高熱驚厥的症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急診科就診,進行血常規等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