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在醫療實踐中指的是出現發熱現象。發熱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發熱初期、發熱中期和發熱恢復期,每個階段都伴隨著不同的症狀。
在發熱初期,體溫開始上升,這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刺激免疫系統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大量的炎症因子被釋放出來,它們作為致熱原影響著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發出訊號,透過交感神經引起面板血管收縮,導致表淺血流的迅速減少。患者可能會出現畏寒、全身發冷、手腳涼等症狀。同時,病原微生物和炎症因子開始刺激呼吸道黏膜,患者可能出現鼻塞、咽乾以及少量流鼻涕的症狀,且鼻涕多為清鼻涕。
當身體產生熱量達到一定程度後,產熱和散熱進入到相對平衡的階段,發熱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手腳發熱、頭暈等症狀。同時,病原微生物和炎症因子繼續刺激呼吸道黏膜,導致患者咽痛、流鼻涕增多。由於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物和炎症因子較多,鼻涕中可能會呈現黃綠色或黃色。
在發熱恢復期,免疫系統逐漸將病原微生物和炎症因子排出體外。此時身體開始逐漸散熱,體溫恢復正常。呼吸道黏膜受到的刺激減輕,患者的咽痛和鼻塞症狀逐漸減輕或消失。鼻涕的顏色會逐漸變為白色,然後變成清鼻涕,直至流鼻涕的症狀完全消失。
當出現持續不退熱的情況時,建議及時就診呼吸內科,進行血常規、痰液細菌培養等檢查,以明確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醫生的建議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當出現細菌感染時,可以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