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是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抗原檢測主要透過檢測病毒的外殼蛋白,透過特定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複合物,從而實現診斷目的。然而,抗原檢測需要等到病毒複製到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較高時才能準確檢測。因此,對於一些病毒複製較少、排毒量較低的感染者,抗原檢測可能顯示陰性結果,即使已經被感染,並可能出現輕微症狀。
相比之下,核酸檢測是將病毒的核酸取出進行擴增,並透過實驗室檢測的方法進行檢測。由於核酸檢測具有擴增過程,相對於抗原檢測能在更早的時間內檢測到病毒。因此,核酸檢測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根據研究,一般在感染後2-3天就可以透過核酸檢測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但對於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需要5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檢測出來。
由此可見,如果需要確診,通常推薦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因為它能更早地檢測到病毒,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靈敏度。儘管抗原檢測也是一種常見的方法,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陰性結果。因此,在進行病毒檢測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