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3-8周,最短可能為10天,最長則可達數月或數年。然而,由於狂犬病潛伏期長度的不確定性,很難確定最長的時間。在狂犬病的潛伏期內,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
狂犬病是一種由感染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病,病死率近乎100%。當受到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如貓、狗等)的攻擊後,如果面板或黏膜受到破損並出血,且未按時接種狂犬疫苗,或處理傷口的方法不規範,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感染狂犬病病毒後,病毒會在傷口處增殖、繁殖,並向外周神經系統侵襲,甚至對脊髓神經和腦神經造成損害,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如恐水與呼吸困難。在狂犬病患者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之前,都屬於潛伏期。
如果在受到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攻擊後,長時間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並不能排除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可能仍處於病毒的潛伏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狂犬病病毒的暴露行為後,應及時處理傷口。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充分清洗傷口,並使用碘伏進行消毒。同時,應儘快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接種狂犬疫苗,有助於預防狂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