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在中醫中指一種因傷感、煩悶、痛苦等而無法控制地呼氣的行為,描述了發愁的表情和狀態。如果出現太息現象,應考慮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此時應及時到中醫科醫院接受辨證論治,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肝臟能夠調節精神情志,情志活動是臟腑精氣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氣機暢通、氣血調和是情志活動的重要條件。肝臟主要負責疏洩,能夠暢通氣機、調和氣血,對情志活動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如果肝臟出現疾病,特別是肝氣鬱結或亢逆,疏洩功能失調,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情志失調,表現為太息的症狀,即長吁短嘆。除此之外,還可能伴隨胸脅少腹脹滿疼痛、痛點不定,或是婦女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對於以上情況,中醫的治療原則以疏肝解鬱為主,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磨湯等中藥方劑治療。但如果不熟悉方劑的使用量,也可以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逍遙丸、柴胡舒肝丸、四磨湯口服液等中成藥,或者作為代茶飲用柴胡、香附、香櫞、鬱金、月季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