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團和血管性水腫的出現通常與蕁麻疹有關。在急性蕁麻疹發作時,會引起面板瘙癢並出現不同大小的紅色風團,這些風團會短暫出現並消退,但會不斷反覆。當病情波及粘膜部位時,可能導致嘴脣或咽峽部位腫脹,從而引發全身不適症狀,如呼吸困難、發熱和腹瀉等。
急性蕁麻疹通常是由接觸過敏原引起的,患者應及時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拖延成慢性蕁麻疹,增加後期治療的負擔。目前,中醫治療急性蕁麻疹主要側重於疏風清熱和解毒止癢,常用的方劑是消風散。同時需要注意避免刺激,積極排除病因,一般約兩週左右就可康復。
慢性蕁麻疹主要是由急性蕁麻疹治療不當或受到不良刺激引起的。不同病因導致的蕁麻疹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治療。虛寒型蕁麻疹通常與家族遺傳或個人飲食習慣有關,如常食海鮮、生冷食物和醃製品等,容易導致虛寒體質,從而引發病症。這種型別的蕁麻疹通常在吹空調或食用冰冷食物後加重,皮損呈淡粉色或膚色,常用的方劑有玉屏風散和桂枝湯。
血熱型蕁麻疹的發生根本原因是體內陽熱旺盛,患者常有情緒波動大、在炎熱環境下工作或經常出汗卻不及時補充水分等特點,這容易引發血熱型蕁麻疹。這種型別的蕁麻疹常伴有鮮紅色皮損,在緊張或食用辣味食物時症狀可能加重。此時需要使用清熱涼血和活血的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方劑為涼血消風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