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骨髓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狀為病變部位的疼痛、附近面板的紅腫以及全身出現的高熱。該疾病主要由化膿菌感染引起骨組織的炎症所致。根據不同的感染原因,臨床上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化膿性骨髓炎。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或創傷性細菌入侵引起骨組織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全身的高熱、寒戰,以及患肢體區域性的紅腫和疼痛。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大部分是由於急性骨髓炎未及時診治、處理不當或機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病情遷延不愈。疾病病程延長的患者可導致骨骼形態異常、肢體變形、面板色素沉著,甚至出現病理性骨折。
少數情況下,低毒力的致病菌在感染初期就會呈現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症狀,其主要特徵為四顧形成、面板竇道不癒合並持續溢膿。
在外傷導致開放性傷口時,應及時進行清創以預防感染,同時加強機體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轉變為閉合性骨折。在治療過程中,需進行傷口換藥以保持引流,同時加強機體的抵抗力並使用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