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傳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HIV是一種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主要攻擊CD4T淋巴細胞,嚴重破壞免疫功能,導致人體易感各種疾病和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母嬰傳播是15歲以下兒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但在血液製品篩查、清潔針頭和注射器廣泛使用的國家,母嬰傳播實際上是兒童感染艾滋病的唯一途徑。
患有艾滋病的孕婦可以透過血液迴圈將病毒傳播給胎兒,或者在分娩過程中,胎兒經過已被感染的陰道時被感染,甚至在出生後透過母乳餵養或與母親密切接觸而感染。因此,對於感染艾滋病的婦女來說,一旦懷孕將給寶寶構成極大威脅。
為了預防母嬰傳播,以下幾點措施是必要的:首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要避免懷孕;其次,一旦懷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考慮是否終止妊娠;如果選擇繼續妊娠,應該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及採取剖宮產等方式來阻斷傳播;最後,在產後要避免母乳餵養。
艾滋病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法治癒,但如果堅持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並且治療依從性好,病毒在體內的進展可以放緩到幾乎停止的程度。越來越多的感染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保持正常勞動能力,延長生命時間,這一點在低收入國家的感染者中也是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感染者和處於重大感染風險的人群都應接受治療。
與HIV感染者相處的日常生活中不會感染艾滋病。包括共同工作、學習和日常禮節性接觸,比如擁抱、禮貌的接吻、共進餐、接觸公共物品、在公共泳池游泳等,都沒有任何傳播艾滋病病毒的風險。只有在發生“有效的”體液交換時,才有可能感染該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