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寒的冬季,享受一次舒適的熱水澡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然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冬季洗澡時需要格外注意,因為錯誤的洗澡方式可能引發心臟病。
首先,過長的泡澡時間會使面板失去油脂保護,導致乾燥和瘙癢等不適症狀,同時還會引起面板髮皺和脫水等問題。此外,長時間泡澡會產生疲勞,容易導致心臟缺血、缺氧甚至嚴重的心律失常導致猝死。建議泡澡時間不超過20分鐘,淋浴時間應在3至5分鐘之間。
其次,洗澡水溫度過高會讓面板感到不適。過高的溫度會破壞面板表面的油脂,導致血管擴張,加劇面板乾燥的程度。此外,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面板血管會擴張,導致大量血液流向面板,從而使心臟缺血和缺氧。建議洗澡水溫保持在37℃至40℃之間為宜。
此外,洗澡時要注意順序。冬季低溫使得面板血管收縮,當溫熱的水突然傾瀉而下時,身體的調節系統來不及應對,導致頭部和全身面板血管突然擴張,造成心腦等重要器官急劇缺血,出現頭暈和胸悶等症狀。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時,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淋浴,等身體適應後再沖洗軀幹,最後洗頭。
最後,提醒,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洗澡時不要鎖門,最好在家裡有人陪伴,以防萬一發生危險時能及時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