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是中醫學中一種常見的疾病,因西醫稱之為消化不良。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症狀:
1、腹部脹滿,這主要是由於暴飲暴食、吃難以消化的食物、油膩和生冷食物引起的。這些食物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在胃腸道內積存,導致腹部脹滿感。
2、噯氣,大量食物滯留在胃腸道中,在消化過程中產生大量氣體從口中排出,出現噯氣。
3、噁心、嘔吐,同樣是因為這些食物在胃腸道內滯留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食慾下降、噁心,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症狀。
4、嬰幼兒積食表現為哭鬧不安、精神差和拒奶,這主要是由於腹部脹滿和疼痛所致。
對於七個月大的嬰兒來說,逐漸增加輔食是一箇階段,如果餵養不當,很容易發生積食。因為嬰兒的臟腑嬌嫩,脾胃功能不足,消化能力較弱,積食會產生熱氣,導致厭食、嘔吐和消瘦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透過捏脊和穴位按摩來進行調理:
1. 捏脊:用拇指和食指沿著患兒背部的脊柱兩側,由下至上捏壓華佗夾脊3-5次;
2. 進行足三裡穴、梁門穴和內關穴的穴位按摩,用拇指按揉,每個穴位按壓約5分鐘,以寶寶不哭鬧能接受為準;
如果積食嚴重,可以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