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圍流傳著一句諺語:‘胃病都是忙出來的’,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並不是拒絕就醫的理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胃病患者抱怨自己的胃病時好時壞,吃藥會緩解一段時間,停藥又會復發。實際上,大多數胃、腸潰瘍的患者都有這樣反覆發作的經歷,有好轉時也有惡化時,而且每次發作都有可能比上次更嚴重。許多患者經過反覆發作,最終發展成為胃出血、胃穿孔,甚至胃癌,這是因為病情一直沒有得到治療,所謂的好轉只是藥物作用掩蓋下的表象。正確的治療方向是:
1、使用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藥物。
2、應用能夠保護胃腸粘膜的藥物。
3、根據可能與潰瘍發病相關的幽門螺旋桿菌加服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4、根據病情的不同可能進行手術治療,如胃大部切除或胃十二指腸吻合治療等。
抑制胃酸可以減輕症狀,但這也不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而且受損的粘膜需要更多的營養素來修復。保護粘膜的藥物可以保護現有的粘膜組織,但對已經受損的組織沒有修復作用。而抗菌藥物則可能對粘膜組織造成新的傷害。除了藥物治療,還需要減輕壓力,增強自身抵抗力,包括保持愉快的情緒、避免加班和熬夜、不食用垃圾食品、戒菸限酒等。此外,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因為蛋白質不足是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質是形成粘膜組織的重要成分。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吸收不良,因此應該補充易於吸收的優質蛋白質。高蛋白飲食可以延長胃的排空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此外,補充維生素A有助於粘膜組織的形成,補充維生素B可以促進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的代謝,補充維生素C是最好的抗生素,而補充維生素E可以預防潰瘍部位的瘢痕形成,並對已有瘢痕具有修復作用,有效預防幽門梗阻和癌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