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縫老是疼痛可能是由於長期低頭或過度運動等生理原因引起。通常情況下,輕度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然而,如果症狀持續或嚴重,可能是由於肩周炎、頸椎病或腰背肌筋膜炎等病理原因引起。
首先,長期低頭、過度運動或肩胛骨周圍肌肉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會導致肌肉勞損,從而引發肩胛縫疼痛和運動受限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採取按摩、熱敷等方法緩解不適。如果疼痛嚴重,還可以試用塞來昔布等止痛藥物。
其次,病理原因包括肩周炎、頸椎病和腰背肌筋膜炎:
1.肩周炎是一種肩關節周圍軟組織與關節囊發生慢性退行性病理變化的疾病。患者最初出現肩部陣發性疼痛,疼痛逐漸加劇,可能呈鈍痛或刀割樣痛。氣候變化、勞累或受傷會使疼痛加重。可透過口服布洛芬等非甾體消炎藥緩解疼痛,並進行適當的運動如爬牆運動和理療來改善疼痛和活動受限等症狀。
2.頸椎病是指頸椎關節、韌帶或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壓迫或刺激附近的神經根、脊髓、血管和軟組織,導致頸部、肩部和上肢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如肩胛縫疼痛等。在疼痛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雙氯芬酸鈉等治療,也可以使用巴氯芬等藥物鬆弛骨骼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改變不良姿勢,長時間低頭或屈頸的人應及時調整姿勢並進行頸部活動,以避免加重頸椎病。
3.腰背肌筋膜炎可由肌肉過度活動後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常常影響斜方肌、岡上肌、骶棘肌和臀肌等部位,並可能引發肩胛縫疼痛。除了疼痛外,患者可能還有肌肉痙攣、面板麻木和運動障礙等症狀。治療可以採用普魯卡因封閉療法,也可以嘗試鍼灸、推拿等方法。
此外,急性膽囊炎可能引起右上腹絞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從而導致肩胛縫疼痛。此時需要及時進行解痙止痛和消炎等治療,例如使用匹維溴銨、甲硝唑等藥物。因此,當出現肩胛縫疼痛時,應及時就醫。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度勞累,並適度進行肩頸部訓練,以提高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