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病毒性腸炎,亦稱幼兒病毒性腸炎或輪狀病毒性腸炎。該疾病常見的病因是一類強抗力病毒,主要透過口服糞便途徑傳播。該病毒可在小腸絨毛細胞內迅速繁殖,導致腸道黏膜受損,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由於嬰幼兒胃腸功能較為脆弱,尤其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若透過食物、餐具等感染了輪狀病毒,或者接觸到被病毒汙染的傢俱、門把手、玩具等,症狀可能在1-2天內出現。
該病毒還可以透過氣溶膠形式透過呼吸道感染引起疾病,多發生在6-24個月的嬰幼兒,而4歲以上的兒童罕見。患者常出現急性起病,最初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無明顯感染中毒症狀。疾病初期的1-2天往往伴有嘔吐,隨後出現腹瀉,每天可達5-6次,大便呈現蛋花湯樣或水樣,帶有酸臭味,大便顏色較淺,因此也被稱為白色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