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並沒有將高血壓列為一箇獨立的疾病名稱,而是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治療。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一些有關眩暈病的記載,認為與肝的功能紊亂有關。《丹溪心法》也指出,痰溼和火熱是引起眩暈的另一種原因。常見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情志失常。長期精神緊張、惱怒、憂思等可以導致肝氣鬱結。過久的鬱結會引發火熱,進一步損傷肝的陰效能量。由於陰無法制約陽,肝陽偏盛,會擾亂頭顱,導致頭痛、頭暈等症狀。腦力勞動者、白領階級、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者中,高血壓患者大多屬於這種型別。
其次是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過度飲酒會產生溼濁。如果溼濁在體內積蓄時間過長,就會轉化為火熱。火熱灼傷津液,形成痰濁堵塞脈絡,會導致頭痛、頭暈,最終引發高血壓。中年男性因脾胃功能失調、身體肥胖而患高血壓的多數屬於這種型別。
另外,內傷虛損也是一種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勞累過度和年老導致腎陰不足,肝失所養,也會引發高血壓。中年婦女和老年患者患高血壓的多屬於這種型別。
綜上所述,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沒有一箇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不同的病人的具體症狀進行個體化的辨證施治。希望透過中醫的辨證施治能夠更好地控制和治療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