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後放療引發的放射性潰瘍屬於慢性創面的一種,其患處十分嬌嫩,需要避免被汗液侵害。無論是更換敷料還是採用負壓治療,在洗澡時都需要採取密封貼膜的注意措施,將創面周圍完全封閉後再進行洗澡。因為接觸水會導致創面感染或加重擴大,因此在治療期間洗澡時應使用透明隔離膜或貼膜進行保護,洗澡後應立即取下貼膜,使創面基本不受水份影響。
放射性潰瘍是一種比較難治療的慢性創面,此類創面還包括動脈性潰瘍、靜脈性潰瘍和壓力性潰瘍。放射性潰瘍主要發生在女性乳腺癌術後放療後的乳腺區軟組織壞死。正規的清創換藥和負壓治療是主要治療方式,對於壞死組織較為嚴重的情況,需要透過擴創手術移除壞死組織,並進行負壓治療,待創面清潔後再行閉合創面手術治療。
在治療放射性潰瘍時,應採用綜合手段進行治療,該潰瘍屬於慢性型,有時創面看起來並不大,但長期無法癒合,內部組織早已經壞死,因此處理起來比較棘手。現如今,治療手段和技術較為先進,近年來放射性潰瘍較為小型化,治療也相對容易。使用常規方法無法治癒放射性潰瘍,但現今有各種功能性敷料輔助換藥治療,效果非常理想,儘管需要較長時間,但正規治療通常需要大約2個月才能癒合,1個月癒合較少見,少數特殊情況可能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