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經過適時、徹底治療,大多能夠完全痊癒,不會演變為慢性骨髓炎。然而,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就可能導致慢性骨髓炎的發生。
主要原因之一是病人未能及時治療,導致細菌侵襲骨骼,嚴重破壞骨質。此後,應用藥物時,抗生素無法有效到達骨組織,區域性抗生素濃度較低,感染無法得到控制,從而演變為慢性骨髓炎。此外,患者體質較弱或存在基礎性疾病時,抗病能力較低,同樣可能發展為慢性骨髓炎。轉變為慢性骨髓炎的情況有兩種:
1.時間因素,如果急性骨髓炎治療超過6周仍未痊癒,那麼轉為慢性骨髓炎的可能性較大。
2.發生病理性骨折,若在急性骨髓炎期間出現病理性骨折,經過2-3個月長時間治療後,也有可能演變為慢性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