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感染在臨床上並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則往往比較嚴重,可分為椎體骨髓炎、椎管內硬膜外感染和椎間盤炎症這三種型別。引發脊柱感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脊柱是血流末端,細菌菌落或一些病原因子容易聚集在此處,從而引起椎體感染。
其次,與動脈系統不同的是,椎旁靜脈系統缺乏靜脈瓣膜,腹腔或胸腔內壓力過高會導致靜脈血液的反流,進而使細菌透過血源性播散而引發感染。
脊柱感染的發生機制主要與細菌的侵襲和擴散有關。首先,細菌透過血流或直接向周圍組織擴散,進入椎體,引發椎體骨髓炎。其次,細菌沿著硬膜外腔擴散,侵犯椎管內的軟脊膜和硬脊膜,導致椎管內硬膜外感染。最後,細菌透過寄生於椎間盤的方式,引發椎間盤炎症。這些感染型別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即可同時或先後出現。
脊柱感染的預防和治療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早期診斷、抗生素治療、手術治療和合理的康復護理都可對脊柱感染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加強個人衛生、保持免疫功能的健康狀態、避免外傷等也是預防脊柱感染的重要手段。最後,對於可能引發脊柱感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監測和評估感染情況,及時干預治療,切勿忽視疾病的嚴重性和潛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