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引起的頭痛在醫學臨床上非常常見,通常被稱為頸源性頭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胸鎖乳突肌的位置在耳後,中醫稱之為高骨,而現代醫學則稱之為耳後乳突,這是該肌肉的附著點。當頸部肌肉緊張時,胸鎖乳突肌會發生痙攣,從而引起耳後乳突的疼痛。
2、較大的肌肉如斜方肌附著在頭部的後枕部。臨床常見的患者會抱怨後枕部疼痛,這是因為斜方肌附著在該部位,可以摸到明顯的隆起。隆起向外、向兩邊延伸,形成一條上行線,沿途有一條稜,該稜下方則是肌肉的附著區域。如果斜方肌緊張、痙攣、疲勞或受傷,就會導致後枕部的疼痛。
3、頸源性疼痛還可能有神經因素,例如頭部後枕部的枕大神經。該神經走行於側頭部,穿過肌肉中間。當肌肉發生痙攣和緊張時,會對枕大神經產生壓迫,從而導致後枕部疼痛。然而,這種疼痛多半表現為一側頭痛,即偏側頭痛。這是臨床上常見的三種頭痛,包括胸鎖乳突肌引起的疼痛、斜方肌引起的疼痛以及頸部肌肉源性導致枕大神經受壓引發的頭痛。這三種頭痛各有特點,因此在治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