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性低血壓是一種常見症狀,指人在從蹲坐或臥位中快速轉變為站立時,由於重力作用,血液突然湧向下半身,導致腦部供血相對減少而引起的病症。在蹲位時,人的腿部肌肉處於緊繃狀態,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並且因為海拔高度降低,心臟只需要較小功率,較低血壓即可維持充足的腦部供血。
當人突然從蹲位或臥位中起來時,腿部肌肉放鬆,體內的總血容量增加,這些血液因重力而向下半身湧流,導致向腦部供血相對減少。此時,如果心臟不能迅速加強泵血及收縮血管,會導致腦部供血更加不足,引起全腦缺血癥狀。當後迴圈缺血加重時,會出現頭暈的症狀;當前迴圈缺血累及眼動脈時,則會出現眼前發黑的症狀。
為了緩解體位性低血壓症狀,可實施以下措施:首先,從蹲位或臥位中緩慢起身,避免身體突然作為刺激,導致血液突然流向下半身;其次,增加鍛鍊和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提高傳輸氧氣的能力;此外,還可以增加膳食中含鹽量和飲水量,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壓水平,改善體位性低血壓的症狀。同時,也應該警惕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如長時間臥床、過度減輕體重等,以儘量避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