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症是一種神經中樞疾病所導致的臨床症候群,該症狀指的是由於抽象訊號的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和文字的表達和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失語症並不包括由意識障礙和普通智力減退所導致的語言症狀,也不包括感覺和運動器官損害引起的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此外,失語症範疇也不包含因為先天或幼年時期疾病所致的學習困難所導致的語言技能缺陷。
成人失語症的最主要病因是外傷或者腦出血所導致的大腦皮層和中回損傷,這會破壞控制語言能力的語言區域而導致失語症。相比之下,兒童失語症則更多地與語言發育的落後和欠缺有關,其中包括了語言環境的剝奪。舉個例子,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常常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照顧,但過於嬌縱孩子,讓過多地接觸動畫片和電視劇等,並沒有創造出一箇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這就會導致孩子的詞彙量落後,其症狀類似於失語症,但實際上孩子並非真正的失語症患者,而是受制於語言學習環境的剝奪。
當然,另一部分兒童失語症則由於內在問題所致,比如代謝紊亂以及孤獨症等。對於這些患有失語症症狀的兒童,單純的語言康復、語言訓練以及詞彙量學習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接受複雜的認知訓練,如結構化教育、認知知覺障礙功能訓練和評估等,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失語症,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
因此,應該將失語症看作是一種症狀而非單純的診斷,這樣才能夠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從而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和有效的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