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側腦室旁缺血灶是指由於腦小動脈和微動脈硬化、狹窄甚至閉塞,導致相應動脈供血區域的腦組織細胞缺血,從而形成的一種缺血性腦卒中。雙側側腦室旁缺血灶常見於老年人,病程長,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多較輕微,多數患者可形成側支迴圈,因此治療效果較好。
目前治療雙側側腦室旁缺血灶最主要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和他汀類藥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有阿司匹林、氫氯吡格雷等,能夠預防缺血事件的發生,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基礎。他汀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調脂、穩定斑塊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從而有助於改善腦血管病變。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給予改善迴圈、擴血管、營養神經的藥物,如銀杏葉、尼莫地平、維生素B1等。除藥物治療外,還應積極控制高危因素,如血壓、血糖等,戒菸酒,控制體重,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總之,針對雙側側腦室旁缺血灶的治療應從多箇方面綜合治療,早期發現和治療尤為重要。透過藥物、控制危險因素和行為改變等措施來預防和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